找到相关内容1708篇,用时2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缘起性空,佛法纲宗

    去另觅菩提觉道。恰如寻求兔角一样。兔角不可得,此菩提觉道也不可得。何以故?因为菩提觉道即是不离空有边的诸法实相。若离开俗有世间幻相一边。则空有圆融的中道实相也处着落。所以六祖说:“离世觅菩提,恰如求兔角。”   佛法是论者,阐明真俗圆融之理,真谛明空,一法不立。俗谛谈有,万法宛尔。真如实相,双照边。真谛离不开俗,俗也离不开真谛。即所谓空有不二是也。二者如何融通?即建立在缘起性空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5343234.html
  • 试论谛义为龙树学的核心思想(上)

    概念是非常重要的,即是缘起(pratītya-samutpāda)、空(?ūnya)、中道(madhyamā-pratipad)、假名(praj?apti)、等,虽然这些每一个名词都可以作为专题研究...述可知,说毕竟空为龙树一代学说的核心,并非偶然,乃是与当时佛教背景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。通过笔者对龙树《中观论颂》及《大智度论》等的考察,发现贯穿龙树一代学说的关键并不是“毕竟空”,而是“胜谛”。...

    张化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1144135.html
  • 三论宗的三种“观”法

    这里的“义相”就是教理教相之义,教理是修行的依据,如修谛观,必先明了的意义,对于的意义明白了,就是谛义相观。对于中道的义相明白了,就是中道义相观。因此,义相观就是以所学之教理观所观之境,若无...毕竟空寂无所得,故名为“观”。三论宗的“观”法主要有三种观法。言三观者,三论宗在修观上有三种观法,即一是名字观、是义相观、三是心行观。名字观者,即知一切诸法但有名字其体性空寂。即是诸法性空,但有假名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4046635.html
  • 佛藏择法眼图

    佛藏择法眼图 太 虚 名 异 真如门 乘 之 真 俗 显说... 圆 成 实 之真如体───真 大 乘 不 共 天台广说 一切法一心───如来藏藏识自体相─圆 成 实 性 自 相──中──真 禅 宗 直 ...

    太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40255123.html
  • 法性宗

    众生与佛不增不减;空有之离对即;有为四相之前后对同时;能与所、断与证之离对即;佛身之有为对无为等十条。  (2)与破相宗相比,有︰无性对本性;了无性之真智对真实一心之真知;对三;三性之空对有;...、天台等宗。宗密又主张法性宗较法相、破相宗为优。  永明延寿于宗镜录卷五谓,‘法相’多说事相,如法相宗,离第八阿赖耶识即无眼、耳等诸识;‘法性’唯说理性,如法性宗,离如来藏即无八识。一般以主张真如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95455919.html
  • 从辩证观点看日本佛教的发展

    自身的功能以外,也有其余的功能。中谛既含一切法,则俗之立,真谛之泯,自然一时并具;真谛泯一切法而不害万象森然,万象森然便是立一切法的俗,立泯同时即为中;俗谛立一切法,而一切法皆幻,便为泯一切法的真谛,真俗并存,即是中。  天台的三说自然使人想到三论宗的和中道。不过三论先立,而后超越而为中道,中道也未称而与合成三。在天台里,中道既名中,则与同时俱现,三即是一,÷...

    无 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5764080.html
  • 理净法师答:何为苦、集、灭、道?

    解脱。佛说此是“道”,也是真实不虚,名为“道谛”。所以“道”是通达的意思,能通至涅槃,故名为道。 在此四圣谛中,苦、灭是果,集、道是因。此苦、集、灭、道是因果关系,由集苦因而有苦果,由修道之因而得灭苦之果。此“苦、集、灭、道”四谛是佛为众生而说,众生知苦才能离苦,知乐才会求乐。“众生...

    理净法师

    理净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4/17210074139.html
  • 问:四谛是什么?

    八正道。此为三十七菩提助道品法。   四谛有两重因果,苦为果,集是因,由苦集成为世间生死因果;灭是果,道是因,灭道为出世因果。即由造积有漏业因而感有漏苦果,由修有漏道因而证灭谛涅槃。如《涅槃...ldquo;若能见四谛,则得断生死”。由于圣者所证,故称四圣谛,或四真谛。   苦:苦即三界轮回生死逼恼之义,凡是有为有漏之法莫不皆含苦性,故佛经中说有无量众苦,但就身心顺逆缘境,总有三苦、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7255879687.html
  • 唯识宗语言哲学初探:名言及其意义的生成与消解

    中土之法相唯识宗在沿用印度护法系唯识思想的基础上,针对当时佛学所热衷讨论的问题对其语言观作了补充、发展,其所论列的“四重”论,名目同于三论宗,解释却具唯识宗特色。这一创见,连同印度唯识学本来就有的...名言种子及名言熏习等内容;第二层面是就心性与语言立论,持真如不可言诠的“离言真如”(即圆成实性)立场。将以上两层合为一体的则是窥基完备的“四重”说。以下分而论之。   一 心体与名言熏习  心体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3161691.html
  • 论天台宗思想体系的特色(下)

    他能够用几百个字把前几代的几位大宗师的思想说得很清楚。这篇文章就叫做“始终心要”。  本来在过去谈三论宗的思想时,是先讲真俗,像吉藏大师就是从因缘相待的方法,说明的无碍自在,然后又化除这,合它变成中论所说的“中道l境界。变成思想上的统一系统,清除二元对立的。其方法乃是由于否定和相待之间的存在关系,以彰显出毫无言说的中道实相,这也就形成它的思想特质。现在如果从天台宗的观点看起来,它便...

    方柬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0766326.html